蝶恋-梁祝

梁祝传说,流行于浙江、江苏、山东、河南的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故事表现一对青年男女在封建制度下未能结合含恨而终的婚姻悲剧。 [23]梁祝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是一侧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与孟姜女传说、牛郎织女传说、白蛇传传说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而其中又以梁祝传说影响最大,无论是其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来说都居各类民间传说之首,是中国具有影响力的口头传承艺术。

2006年5月20日,浙江省宁波市 、杭州市 、上虞市(今上虞区) ,江苏省宜兴市 ,山东省济宁市 ,河南省汝南县 联合申报的梁祝传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Ⅰ-7。

传说内容

据传东晋时,祝英台女扮男装前往杭州(川剧为尼山)求学,路遇梁山伯,因志同道合而结为兄弟并同窗三载。后,祝英台归家,行前托媒师母许婚梁山伯。十八相送,祝英台以“妹”相许。梁山伯知情,往祝家求婚,此时,祝父公远已将女许婚马太守之子马文才。梁祝二人楼台相会,之后,梁山伯抱病归家,病亡。祝英台新婚之时,花轿绕道至梁山伯坟前祭奠,惊雷裂墓,英台入坟。梁祝化蝶双舞。 

发展阶段

梁祝传说形成与发展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东晋至唐,是传说的形成期,主要表现为口头传说,主要在会稽、上虞一带流传。

梁祝化蝶

第二阶段

宋至民国初年,是传说的发展期,传播形式有早期的口头传播,转变发展成为文字记载和文学作品传播,流传地域也跃出会稽一带中心区域,辐射至全中国大部分地区,并流入日本、朝鲜、越南等东北亚、东南亚地区。

第三阶段

民国晚期至当代,是传说的成熟期。就传说的内容看,这一阶段淘汰了故事中“阴府告状”,梁祝还魂团圆等情节,突出了祝英台殉情内容,强化了爱情悲剧主题,突出地表现了民间反封建的民主意识,重新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故事情节结构。

梁祝故事

梁祝传说相关的故事有梁祝和双蝶节、梁山伯吃蛋留风俗、祝家庄和望梁村的传说、马文才塑像的传说、梁祝还魂团圆记、三生三世苦夫妻、梁祝终身不娶嫁、焦骨牡丹女儿心、梁祝情深上天庭、祝英台钟情梁山伯、金童玉女风月记。

传说遗址

海曙区:相传是梁祝化蝶处,高桥镇邵家渡存有梁山伯庙和梁祝合穴冢。

上虞区:据传,这里是祝英台故乡,存有祝氏祖堂和祝英台出嫁时乘船的玉女河等。

杭州市:万松书院是梁祝读书处。

宜兴市:留有善卷洞梁祝遗址。

微山县:微山县马坡镇出土的墓碑,碑额刻有“梁山伯祝英台墓记”8个篆字,碑文831字,记载梁祝故事。

汝南县:梁祝镇有梁祝墓、梁庄、马庄、红罗山书院、鸳鸯池、十八里相送故道、曹桥(草桥)等遗迹。 

艺术特点

梁祝传说具有江南地方特色,清风杨柳,缠绵悱恻,这种柔美的艺术形式,反映了江南百姓的审美心理特点,也显示出梁祝传说产生的地域环境特色;奇丽的情节结构体现了人类对于爱情的忠贞精神。

梁山伯与祝英台

0 条评论

发表回复

Avatar placeholder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