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医药之 “过路黄药”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所苗族侗族药物标本馆共收藏中药、民族药标本一万两千余份、两千三百余种,其中侗医常用药物标本六百余种,能用侗语、汉语、拉丁语记述侗药药名和功用主治,通过实物、图表和文字的形式。

图为植物过路黄

侗医把疾病分为二十四大症、七十二小疾,广泛涉及内、外、妇、儿、骨伤等疾病,对伤科正骨、刀箭枪伤以及蛇虫咬伤更是卓有成效。“过路黄”药的制作工艺便是何族传统医药的精华之一,其在炮制工艺以及检查病因、病机,诊断、用药、养生保健等方面,都独具特色。

瑶族医药之 “药浴疗法”

贵州省从江县境内高坡瑶寨瑶民

瑶族药浴是贵州省从江县境内高坡瑶寨瑶民以药物洗浴强身健体、抵御风寒、消除疲劳、防治疾病的传统洗浴习俗。它是瑶族祖先独创、族内独有、传内不传外的保健良方。它在瑶民族内传承了数百年,经历了几十代人的体验实践,是瑶民总结出来的集体智慧结晶,是该民族独特的养生文化。

瑶族把服用改为“浴”用:洗浴用药,采集多种植物药,经过高温烧煮成药水,倒入杉木桶,让人坐于桶内熏浴浸泡,使药液渗透到人体的五脏六府、全身经络,达到祛风除湿、排汗排毒、活血化瘀的功效。

畲医药是畲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为适应生活环境和生存健康要求而探索创造出来的一门传统医学。他们在医治跌打损伤、蛇伤、风湿、黄疸肝炎、小儿疳积、肺炎、骨髓炎等方面积累了很多祖传秘方和经验方。由于畲族有语言无文字,畲医药大多为心传口授,习而验之,医药一体,重于实践,有自诊、自采、自制、自配、自用的特点。

畲医莎症疗法的治疗大法就是发痧疗法,对于病情较轻者,常采用刮痧、撮痧、烽痧和搓痧等治疗方法。对于病情急重者,则采用针刺、放血、挑莎或配合畲药治疗,其治疗以单味、验方或辨证组方为主,最常用的药物有山苍子破铜钱塌地蜈蚣、粘花草、叶下白等十多种。

“六神经络骨通药”的工艺特征:畲医验方及畲药近千余种,畲药高效价廉,简洁方便,四季可采,遍地皆有。畲医在治疗内、外、眼、骨科及跌打损伤、风湿、痢疾、癫痫、牙痛、痔疮、小儿疳积等常见病方面有许多秘方、偏方、成方。医生既懂药又懂医,治病多取草药,有时用全草,更多的是用叶、茎、花、果、皮、根,有木本、藤本、蕨类、菌类等。畲医出诊常身背布袋,边出诊边采药,遍地皆采,随用随取。其治疗跌打伤和疑难杂症专科病的效果十分突出。


0 条评论

发表回复

Avatar placeholder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