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药浴

藏医药浴法在藏语中被称为“泷沐”,是藏族人民以“三因五源”的观念为指导,通过沐浴天然温泉或是决明子、青蒿等药物熬煮的水汁、蒸汽,实现防治疾病、保持身体健康的传统知识和实践,它承载着藏族的天文历算、自然博物、仪式信仰、行为规范、起居饮食等多方面的传统知识,也通过藏族神话、传说、史诗、戏剧等文化艺术形式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2018年11月28日,”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遗产项目既体现了相关社区民众通过沐浴防病、疗疾的民间经验,也是以《四部医典》为代表的传统藏医理论在当代健康实践中的继承和发展。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西藏山南市藏医医院获得“藏医药浴法”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历史渊源

《西藏志》记载:“七月十三日,其俗将凉棚房下于河沿,遍延亲友,不分男女,同浴于河,至八月初五始罢。言:七月浴康之则去疾病”。藏医药浴疗法是“沐浴节”的延续和深化,它不受季节、气候等自然条件的限制,综合了水浴、药浴、熏浴、蒸气浴的特点。

项目介绍

藏医药浴

该遗产项目既体现了相关社区民众通过沐浴防病、疗疾的民间经验,也是以《四部医典》为代表的传统藏医理论在当代健康实践中的继承和发展。作为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藏医药浴法以青藏高原的雅砻河谷和宗喀山脉的藏族农牧区为集中传承区域,广泛流布于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地的藏区,为保障藏族民众的生命健康和防治疾病发挥着重要作用。该遗产项目承载着藏族天文历算、自然博物、仪式信仰、行为规范、起居饮馔等传统知识,同时也通过藏族神话、传说、史诗、戏剧、绘画、雕刻等文化表现形式得以广泛传播,既为藏族人民提供了持续的认同感,又丰富着人类的健康知识与实践,是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见证。

文化价值

藏医药浴法不仅是藏族人民的传统疗法,还体现了相关社区民众通过沐浴防病、疗疾的民间经验,是传统藏医理论在当代健康实践中的继承和发展。该方法通过沐浴天然温泉或药物煮熬的水汁或蒸汽,调节身心平衡,实现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此外,藏医药浴法还结合了水浴、药浴、熏浴、蒸气浴的特点,不受季节、气候等自然条件的限制,成为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手段。

三因五源

藏医药浴

藏医学中的“三因”分别为“赤巴”“培根”,藏医“隆”认为这三者是构成人体的三种基本要素,它们各司其职保持着相对的平衡状态。其中,“隆”意为风,主呼吸;“赤巴”意为火,主身体的热能;“培根”意为土,主各种体液。藏医学中认为,三因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相协调,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机能。
“五源”指的是藏医学概念中的五种基本物质,分别为土水、火、风、空。五源学说也是藏族人民心中的生命观。在藏族人民的哲学观念中,宇宙是由这五种物质构成的,药物的生长也与这些元素息息相关。

医药特征

藏医药浴疗法主要分为“五类温泉”浴法和“五味甘露”浴法两大类。浸泡洗浴能起到疏经通络、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的功效,对于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有较好的效果。


0 条评论

发表回复

Avatar placeholder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