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画,顾名思义,就是以糖做成的画,它亦糖亦画,可观可食。民间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儿”或“糖灯影儿”。它是地道的民间画种,为颇具特色的街市艺术,广泛流传于巴山蜀水之间,是备受老百姓喜爱的工艺食品。
百年绝技源街巷,纵守清贫味也甜。
一、糖画的画种
糖画分为平面糖画与立体糖画两种。最常见的糖画是平面糖画。除了平面画,手艺好的艺人还会在大理石板上将平面“零件”拼接出风格各异的立体画来,像极了一件艺术品,令人不忍吃掉。例如:要做一个花篮,先用糖稀做个圆糖饼,再接着倒一个小一点的圆圈,利用两次糖稀的冷却程度不同,一提,立体的花篮筐底就出来了。再加提梁、花卉等,整个花篮就不再是平面的糖画,而是立体、生动且丰富多彩地出现在了我们面前。
二、糖画的历史渊源
据考,糖画起源于明代的“糖承相”。明未清初文学家褚人获的《坚瓠补集》载,明俗每新祀神,“熔就糖”,印铸成各种动物及人物作为祀品,所铸人物“袍笏轩昂”,俨然文臣武将,故时戏称为“糖承相”。糖画是四川广为流传的一种以糖稀在石板上作画的民间艺术形式,既可观赏也可食用,既是独特的民间工艺美术品,又是一种极具乡土特色的风味小吃。
清代,糖画更加流行,制作技艺日趋精妙,题材也更加广泛,多为龙、凤、鱼、猴等民众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坚瓠补集》中有一首诗,真实记录了糖画盛行的情况:“熔就糖霜丞相呼,宾筵排列势非孤。苏秦录我言甘也,林甫为人口蜜腹。霉雨还潮几屈膝,香风送暖得全肤。纸糊阁老寻常事,糖承来年亦纸糊。”

三、糖画的技法
(一)糖的熬制
在绘制糖画之前要先熬糖。先准备好一块大理石板,上面刷一层薄薄的油,防止糖粘在大理石板上。将加入适量清水的锅放在火上,再放入白砂糖、红糖,水与糖的比例为2:1。糖放入以后要轻轻搅动,防止其粘底。水温慢慢升高,糖随之溶解于水中。水开之后,把水蒸气排到空气当中。这时,糖液的温度逐渐升高,糖液中的水分逐渐减少,糖液的张力逐渐增大,开始起泡泡。当糖液的颜色渐渐变黄,大泡变为小泡时,糖液熬制的火候就差不多了,要趁热把它倒在大理石板上。待糖液完全凝固成糖片后,切碎收入盘中保存。质量好的糖块在常温下,半个月都不会溶化。
这样熬制出的糖透明度较高,非常脆,不粘手、不滴油、不流液,是绘制糖画的绝好材料。在绘制糖画之前,首先要化糖,即把准备好的糖块放在糖锅内用小火(火大了糖就会焦)熔化,当糖完全熔解后就可以作画了。

(二) 糖画与一般绘画的区别
制作糖画跟普通绘画不一样。首先,用糖作的画,凉了之后非常容易凝固,因此作画的动作要快。其次,作糖画相当于连笔画,所以每笔之间不能间断。
为了熟悉步骤,在画糖画之前,一般要进行一些绘画练习。这个绘画练习和平常的绘画一样,但要注意笔顺,画出连笔来。因此,绘画练习的目的主要是练习笔顺和构图。作糖画的人是没有底稿的,画稿全在他的脑子里。作糖画者须胸有成竹,要趁糖热一气呵成,或勾线,或泼面,或用点、提、按、顿、挫,随心所欲,故糖画又可称即时艺术。点睛时,将铜铲刀倒竖起来,用把子在糖画上转压一下,动物、人物的眼睛就立即凸现出来了。一幅幅既好吃又好看的糖画作成后,粘上竹签插在草把上,便可供人们选择了。
四、糖画的制作工艺
糖画,就是以糖为原料,熬制成糖浆再滴淋为各种惟妙惟肖的图案。这些图案大多以动物为主,自然也最得小孩喜欢。糖画的制作大致有下面几道工序:
1.备好细砂糖、水,比例为1:1;
2.把水和糖一起放入锅中熬煮;
3.待糖水成金黄色的糖稀时即可关火;
4.在桌上摆好硅油纸和竹签;
5.把糖稀在硅油纸上浇成自己喜欢的图案;
6.画完后立即把竹签按在画上,等到放凉后撕去硅油纸便可食用。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