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位于扬州新城西区,风光迷人的明月湖西侧,与扬州国际展览中心隔湖相望。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的建筑独特造型,外观采用荷叶造型,使之融入紧邻的湖滨地理环境,实现建筑与自然的交融,反映了“和谐”的建筑理念。自然流畅、没有棱角的建筑外观线条抽象地反映了水的属性,是扬州地方特色文化精神的提炼,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建筑与环境交融合一的设计理念。
雕版印刷,堪称印刷史上的“活化石”,而扬州则是这项古老印刷艺术的摇篮,是唯一在国内完整保存着古老雕版印刷工艺的城市。
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一座雕版印刷博物馆,展厅总面积约4100平方米,分为“中国馆”与“扬州馆”两大部分,展线长度798米,共陈列文物175件,其中“扬州馆”还以“仓储式”陈列有20余万片古代雕版。陈列展览以雕版工艺流程和历代雕版印刷为重点,全方位反映了中国雕版印刷的历史沿革及其在世界印刷史上产生的深远影响。展厅呈弧线围合状,中部为采光顶中庭,空间形态具有一定的个性,活泼而有变化。
扬州雕版印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蓬勃发展于宋、元、明,清代达到了兴盛。
不同历史时期,扬州都涌现出了众多技压群雄的雕版刷印艺人,他们汇聚于此,承传技艺,为这座古城的文化繁荣付出了不可估量的努力和贡献。雕版印刷术是中国古人的重要发明,是在版料上雕刻图文进行印刷的技术,它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由印章、墨拓石碑到雕版,再到活字版的几个阶段。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如枣木、梨木等。然后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
扬州诗局的创立,可以说是把扬州打造成当时中国刻书界的大佬之一的基石,而《全唐诗》刊刻,更以其无可逾越的精美,标志着扬州雕版印刷的辉煌。
全书共900余卷,收录2200多人的诗歌作品48900余首。它是在明代胡震亨《唐音统签》和清初的季振宜《唐诗》的基础上,旁采残碑断碣稗史杂书所载,拾遗补缺,汇聚而成的诗歌总集,既包括已结集者,又含有散逸者。书中把帝王后妃作品罗列于前;其次为乐章、乐府;接着是历朝作者,按时代先后编排,附以作者小传;最后是联句、逸句、名媛、僧、道士、仙、神、鬼、怪、梦、谐谑、判、歌、谶记、语、古谚、民谣、酒令、占辞、蒙求,而以补遗、词缀于末。它不仅收集了唐代著名诗人的集子,而且包含一般作家及各类人物的作品,全面反映了唐诗的繁荣景象。
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也是中国唯一的一座雕版印刷博物馆,以“仓储式”陈列有20余万片古代雕版版片作为主体馆藏,全方位展示了雕版工艺流程和历代雕版印刷为重点。
雕版印刷工艺流程极为复杂,总共有20多道工序,大致可分为四个环节,一是备料,即备纸、备板、备墨;二是雕版,需要先在纸上按所需规格书写文字,然后反贴在刨光的木板上,再根据文字刻出阳文反体字;三是刷印与套色,在版上涂墨,铺纸,用棕刷刷印,然后将纸揭起,就成为印品;四是装帧。
在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中清∙《古逸丛书》雕版称得上是镇馆之宝了。
《古逸丛书三编(43种44函)(套装全145册)》是继《古逸丛书》与《续古逸丛书》之后的又一部大型综合型古籍善本丛书。《古逸丛书三编》的编选出版是在1982年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恢复工作以后,在组长李一氓同志的主持下进行的,同年列入1982—1992年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开列书目五十一种。后又采纳周叔先生等版本目录学专家的意见略加增删,拟定书目五十六种。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