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岭山歌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原始古朴、旋律流畅。其色彩、调式包含了藏、羌、汉民歌的一些元素,属中华民族调式,产生于西岭山民的生产、生活过程,由山民口口相授、代代流传,分为酒歌、山歌、情歌、劳动歌、风俗及仪式歌等。山歌,是山魂之音,也是山民的心声。有一首西岭山歌歌词是:“西岭大山有山魂,西岭山水养山民。山歌唱的是山魂声,山歌唱的是山民心。“往昔数百年来,西岭山民往往以唱山歌为乐事。西岭山歌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起源
山歌,是山魂之音,也是山民的心声。有一首西岭山歌歌词是:“西岭大山有山魂,西岭山水养山民。山歌唱的是山魂声,山歌唱的是山民心。“往昔数百年来,西岭山民往往以唱山歌为乐事。他们在春种秋收中,在守玉米防兽害的高脚棚中,在撕玉米的深更半夜,在烧碱、挖药、伐木等下苦历程中,用山歌提神,用山歌传达情感,抒发旷达、乐观、坚韧、顽强、诚信、幽默、机智的坦荡情怀。由于西岭历史上曾为汉、藏、羌等民族杂居之地,西岭山歌的旋律色彩、调式也包含了汉、藏、羌民歌的一些元素,色彩鲜明,音域较宽,调子高亢,唱法自由空间较大,旋律较为特殊,山味、野味和民族风味颇浓。
发展传承
“山歌,是山区民间文化的一个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过去四五百年,西岭山民往往以唱山歌为乐事,他们在春种秋收时,在挖药、伐木等辛劳工作中,用山歌提神、传达情感。但近几十年,西岭山歌却几乎断代了。”现任大邑县西岭镇西岭山歌协会会长的张道深说,为了传承发扬,这几年来大邑县开始对西岭山歌挖掘、整理、开发,开始举办西岭山歌节并组织村民比赛。“西岭山歌可分为酒歌、山歌、情歌、劳动歌、风俗及仪式歌等。”昨日,因西岭山歌深厚的人文历史内涵,正式获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授牌。
相关介绍
西岭是旅游大镇,原生态的西岭山歌作为当地文化发展精髓和旅游之魂,如今成为了大邑县实施”文旅兴县”战略的重要部分。现在”西岭山歌”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甚至带活了农家乐生意。”据介绍,大邑县今后将加大“西岭山歌”的市场化旅游开发,将之打造成雪山风情小镇甚至大邑县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一个知名旅游品牌。
文化遗产
- 2007年,西岭山歌申报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2011年8月23日,西岭山歌入围四川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2014年11月11日,西岭山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2013年至今,西岭山歌协会演出队每年节假日都在西岭雪山游客中心处实景演出。
歌曲类型
西岭山歌大致可分为:劳动、爱情、劝化(包括讽谕)、喜庆、祭祀、洒歌等。其唱式有独唱、领唱、和唱、对唱等,尤以独唱居多。词意富于比兴,乐句结构完整,音乐形象集中,其诙谐逗趣,令人开心愉悦。劳动类:唱和春种、秋收、挖药、烧碱、伐木、狩猎、放牧等。爱情类:咏唱恋爱、偷情、求婚、夫妻情、反抗封建婚姻等。劝化类:警世、劝人求真务实、坚韧勤劳、揭恶扬等。洒歌类:以横山洒歌为著。喜庆类:多用于红白喜事、节日时日。祭祀类:丧葬、祭祖、扫墓(此类歌词较少)。
山歌特征
西岭山歌歌词诙谐逗趣、粗放、野性、颇具刺激性、张力和感染力,耐人寻味。音调高亢、原始、古朴、空灵,实属原汁原味原生态。旋律流畅,节奏平稳,曲调可随词段多少而反复演唱。唱山歌不受时间、空间局限,颇具群众性和广泛性,既可自娱自乐,又可参与演唱、庆典、活动。曲调明快,轻松节奏鲜明。山歌讲究真情实感,其反映山民勤劳、朴实、不畏艰辛追求真善美行美德,山歌的情真意挚和表达高洁情愫,正好对今人寓教于唱,寓教于乐提供内容和形式。西岭山歌自有人烟以来,在群众生产、生活、劳动中就存在. 是文化大餐中的原汁原味的民歌
0 条评论